20世纪40年代之前,基础设施的概念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战争能力的研究。二战之后,基础设施概念和内涵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发展经济学家的工作。罗丹、纳克斯和赫希曼三位发展经济学家沿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来分析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力、交通等对经济生产活动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基础设施领域,认为其是基础设施的核心内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GDP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指标推动了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发展。进入21世纪,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扩展了基础设施的范畴和实践应用领域,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等新概念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现代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
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愈加强烈。基础设施作为人类对良好人居环境追求的承载体,其发展在新时代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审视,识别基础设施在当前历史阶段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公共卫生、供排水、环境治理等对满足居民基本需要以及减轻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报告详情》》